Free shipping for standard order over $100
IMG-LOGO
Your Cart

传承中医文化,共享健康生活

深圳这两个区最早迈进“老龄化社会”,探索养老资源各有成果

发布时间: 2021/5/18 7:44:37   |   来源: 互联网    |   作者:第六村康养摘录   |   浏览量: 350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1756.0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其中,深圳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2.55%。与2010年比,人口增加较多的区为龙岗、宝安、龙华、南山和光明,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而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福田区和罗湖区,人口增加排在全市第五、第六。各区所面临的新增户籍压力不亚于中等城市水平。

有专家指出,罗湖和福田区是深圳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区域,现有户籍人口的增量给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带来的挑战。人口政策要根据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等多方条件来调整。为此,南都记者对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等三个区域进行了样本调查。

罗湖区

在教育和养老资源供给上下足功夫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原点,率先开始高速发展。历经40年的发展后,罗湖也率先面临人口老龄化、土地空间难以为继等问题。如何破题带动城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罗湖区也一直在多管齐下。

对市民生活来说,最直观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养老、教育资源的紧缺问题。当土地空间受到约束的时候,如何高效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让这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摆在罗湖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通过几年的发展,罗湖也逐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对于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解决“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能够减少不少后顾之忧。就养老来说,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美誉的罗湖,宜居成为很多人选择在此度过晚年生活。如何做好养老?2014年,罗湖区率先起步进行“医养结合”的探索,几年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六类“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机构支撑、社区示范、居家签约、互联网+,结合“健康宣教、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两个六”管理服务机制,有效化解“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不能养老”的矛盾,形成良性和多赢的格局。

具体而言,罗湖率先提出探索“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模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养老及社康服务的政策,如《深圳市罗湖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罗湖区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等。加大对医养融合的财政投入,2016年起,罗湖区以每年20%的增速加大对区内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整合区内医疗资源以及公办、民营养老资源,实现医疗服务对区内所有运营养老机构的全覆盖。

“下有小”则主要聚焦在教育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罗湖本身的教育资源相对优质。再加上教改的启动,教育也一直领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罗湖区一般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分别为26.0075亿元、27.6188亿元、35.3817亿元、42.3657亿元、43.6071亿元,分别占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3.04%、33.6%、38.39%、40.51%、38.63%。换言之,在罗湖,政府每花3元,就有1元花在教育上。据测算,这个占比在深圳各区居于首位。

罗湖在教育方面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依旧是学位的紧缺。《罗湖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0-2025年,罗湖区将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41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万座以上,总投资约102.3亿元;新增幼儿园27所,新增幼儿园学位0.9万座,总投资约4.4亿元。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的罗湖,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依旧想方设法改、扩、新建学校,增强学位供给,为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未来,罗湖还将全力推进国有储备用地、新增用地、盘活存量用地、闲置用地等优先用于学校规划建设,确保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新建幼儿园用地面积约64.9万平方米落实到位。

福田区:

依托改扩建缓解学位压力

将铺开四级服务养老网络

福田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户籍老人多,截至2019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超过10万人,占全市户籍老人数量三分之一,加上首批“拓荒者”的年龄逐渐增大与随迁老人的增加,福田的养老压力与日俱增。

据核算,福田辖区户籍人口由2009年的60.4万增长到2019年的116.9万,10年间增长了93.5%,人口增速远快于学位供给增速,学位压力巨大。特别是“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福田区新增人口呈爆发式增长,所产生的学位需求增量越来越多。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和高度建成区,福田区人口增长迅速,教育建设用地紧张,学位缺口大。为缓解学位压力,福田区通过优先落实教育用地、新建改建扩建提质提速、推进“双十工程”等举措,2020-2025 年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约6.1万个,幼儿园学位0.9万个,彻底扭转福田区学位供给特别紧张的困难局面。而面对承载着全市三分之一户籍老年人口的压力,福田区通过探索构建“1+10+N”都市养老服务体系,落地“四级服务网络”运营模式,实现了街道、社区、小区、家庭的多维养老选择。

人口增长学位频频预警,

“双十工程”新增超两万学位

2018年11月30日,在2019年福田区义务教育招生相关事项媒体通气会上,福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发布学位预警,称2019年福田区公办小一学位缺口约5500个,初一学位缺口约1000个。基于此,福田区将招生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全面实行锁定、扩大共享学区。2019年底,福田区为缓解学位紧张状况,启动“双十工程”,建设十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和十所永久学校,加大学位供给。高科技预制学校采用轻钢结构装配模式,可将等量学位学校的建设周期从3-5年缩短至半年,实现短期内学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严格保证校舍使用安全。通过采取高科技预制学校、永久学校这两种创新建设路径,可从根本上解决福田区每年7000-9000个学位空缺的困境,同时也将解决大班额问题。

事实上,在“十三五”期间,福田区在民生和公共事业投入达96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04%。在此期间,福田区新增学位超4.3万个,仅2020年就新增学位2.3万余个,其中新建学校11所,幼儿园10所。2021年,福田区计划新增学位超过7000个,其中新建学校2所,幼儿园3所。2020—2025年,福田区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1万个,新增幼儿园学位0.9万个,全面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随着户籍人口以及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区,福田即便在坐拥超过全市三分之一三甲医院的情况下,依然承担着不小的医疗资源压力。“十三五”期间,福田区医院床位数由1371张增至2400张,社康中心由78家增至91家。

户籍老人超十万

率先构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福田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户籍老人多,截至2019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超过10万人,占全市户籍老人数量三分之一,加上首批“拓荒者”的年龄逐渐增大与随迁老人的增加,福田的养老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实现科学高效养老,福田区探索出“1+10+N”都市养老服务体系。区级依托区福利中心,设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筹辖区养老服务机构年度考核、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

街道级依托老年人颐康之家,建设10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日间照料、护理托养、助餐配餐、医疗保健、辅具租赁、需求评估等服务的综合型为老服务设施。社区级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布局N家“社区长者服务站”,提供社区照护、日间托养、居家护理等多样化的服务。小区级依托物业公司,引入专业养老服务,设立“长者服务点”,为居家上门服务提供场地和服务支持。居家级依托老年人家庭,通过居家适老改造及配套专业照护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实现家门口原居安养服务。

2021年3月,随着全市首个“医养结合、智慧服务”的街道级示范样板项目落地福田区香蜜湖街道,意味着深圳打造“四级服务网络”运营模式的第一站也随之落地。未来,深圳将建成以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辐射家庭的“一中心多站点”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家庭适老、社区养老、社会助老、康养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链,而这一场景也将率先在福田实现。

南山区:

聚集深圳高端人才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韩国以色列

资料显示,南山区集聚了南科大、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以及9个诺奖实验室、11家国家级孵化器、6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358个创新载体。拥有全职院士37名、“领航人才”2641人、博士1万余人、“海归”6万余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和技能人才110余万。得益于人才的集聚,南山创新创业动力澎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1/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72%,超过韩国、以色列水平,被誉为“最具硅谷气息的城区”。

从学历背景与从业背景进一步分析,截至去年底,南山区有博士约1.2万人、硕士约10万人、本科学历约50万人,大专学历约32万人,技能人才约18万人。从产业划分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数量约48万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数量约10万人,互联网产业人才数量约19万人,生物产业人才数量约6万人,庞大的人才队伍与充足的后备梯队成为了南山向世界发声的底气所在。

高端人才缘何钟情南山?

一流营商环境成“凤栖南山”关键

从家电时代的康佳到手机时代的科健,从智能时代的华为、中兴,到互联网时代的腾讯,以及无人机领域的大疆,纵观改革开放40年,每一波产业浪潮,南山都找到了定位、踩准了节拍,诞生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明星企业,截至目前,南山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1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83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100家。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多重罕见的严重冲击,南山经济顶压前行,主要指标实现“深V反转”,本地生产总值增长5.1%,达6502亿元,连续8年稳居广东省区(县)第一,毫无疑问,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获得人才青睐的关键之一。

除了经济发展底子好,一流的营商环境、优质的人才政策都是“凤栖南山”的关键。

围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创建科技人才的智力高地、实施“领航团队”支持计划、连续13年举办全国涵盖面最广的人才创业大赛——“创业之星”大赛......近年来,南山还通过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完善培育人才的生态,举办创业之星大赛和博士论坛等人才交流活动,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人才团队和创新企业层出不穷。

据悉,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聚集了深圳一半以上的高校资源,区域内在校学生总数超过4.5万人,为南山未来科技发展储备了一支生力军。同时,科教城内汇聚了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458家,诺奖实验室9家,吸引了一批全球科技领域的塔尖人才,为南山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此外,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效果明显。围绕南山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近年来引进杉川机器人、塔吉瑞、零感科技等多个团队,其中杉川机器人2020年产值超过18亿,并担任深圳工研院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单位,为南山打通智能制造领域产业转化全链条提供重要支撑;塔吉瑞入选“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抗慢粒和抗非小细胞肺癌抑制剂先后获得CDE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进一步加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持,

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今年,南山区七届五次党代会期间,多年蝉联“广东经济第一区”的南山提出了更远大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基本建成,本地生产总值力争达到 1 万亿元,中央智力区功能全面完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

据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曹环透露,目前,南山区正在制订扶持科技创新的新措施,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此外,平台建设方面,南山新增了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为人才在南山区创业提供重要支撑;并新增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鲲鹏生态等产业专项支持,而这些新的扶持措施将为南山区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注第六村康养 享健康快乐生活

IMG-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