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行动,2000名学生跪拜父母很教条
发布时间: 2018/12/22 16:19:44 | 来源: 互联网 | 作者:第六村康养摘录 | 浏览量: 502
河南沁阳第一中学举行活动让学生跪拜父母,活动引发质疑,学校微信公众号在评论中回应质疑的不当言论引发关注。今日(11月24日),校方在微信公众号上称,让学生行“叩首礼”是因此礼为古人对父母行的最大礼。针对不当言论,校方回应表示因管理员看到斥责、辱骂言论没控制好情绪所致。(2018-11-24新京报)
24日,沁阳市第一中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之所以在距高考200天的系列活动中让高三年级学生集体跪拜父母,是因为“叩首礼”是古人对父母行的最大礼,想让学生们弘扬中华文化,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并终身牢记。那么,网友因何质疑?有网友提出:“老师和老师的孩子回家向父母磕头么?磕头就孝顺不磕头就不孝顺?”
校方与网友各说各有理,但窃以为,校方孝道教育未免太教条、太形式化了,孝敬父母的中华优良传统理当弘扬,“叩首礼”这个古人对父母行的“最大礼”,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却未必合时宜,古为今用,但非照搬照抄,若说“叩首礼”,在官方绝对是古代中国第一礼了,难道这也是优秀文化,今天也可搬用吗?关于网质疑,质疑的并非学校的孝道教育,而是形式主义,这也没什么不妥,因为孝敬父母贵在行动。记得前些年,曾有学校给学生布置为父母洗脚的“育德作业”,还有特殊的“家庭作业”——我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内容包括帮父母挤牙膏、洗脚、叠被……不需耽误父母时间,这样作业实实在在,效果岂不是更好?所以,网上点赞声一片,却无质疑。
由学校组织学生跪拜父母,更想起古代中国“24孝”,亲尝汤药、百里负米、戏彩娱亲、弃官寻母、扇枕温衾、涤亲溺器……这些,哪个不是真诚的行动?无独有偶,前些年,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包括:带着妻小常回家、共与父母度节假 、亲给父母做做饭 、每周不忘打电话、教会父母能上网、常为父母拍照玩、支持父母之爱好、聆听父母往事拉、生日宴会要举办……这些,做好了,哪一方面不更让人感动!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孝道故事很多,在过去和今天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中大孝子就不少,陈毅元帅便是其一,亲自为病床上的母亲端屎倒尿洗脏衣,他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我们的平民中孝子更比比皆是,日前媒体就有报道,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田家四兄弟想把80多岁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但母亲晕车,因此他们找来轮椅,历经10多个小时、近50华里,接力把母亲从村里推到了城里,孝道真诚可见。
上述无论是新老“24孝”,还是名人平民孝敬父母的故事,还是学校特别的“家庭作业”,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孝在行动。孝道教育当力戒形式主义,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不可照搬照抄。假如将新老“24孝”故事内容和现实生活中无数的孝道故事,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多给学生们布置点家庭“孝道作业”,远比2000名学生大操场跪拜父母更有意义。很显然,2000名学生跪拜父母,形式大于内容,不过造势而已。所以,面对网友质疑,校方还是要控制好情绪,莫再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