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康养.保健
专家观点
长寿秘籍
健康调理
偏方秘籍
健康饮食
未病先防
康养知识

馅里的美满——冬至食物的阴阳之道

2018/12/21 8:17: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六村康养摘录    点击数:636
分享到: 更多

馅里的美满——冬至食物的阴阳之道

冬至,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时间。阳气回升,大吉之日。

咬一颗馄饨,破阴而释阳;吃一粒汤圆,企盼家人团圆;更毋论几乎什么节气都可以出现的主角——饺子……

小时候最喜欢过节。除了春节,就是冬至。在南方一带很多地方,叫“冬节”。

冬节前夜,家里大人会把滤干的米浆揉成了团。一家人围在一起,搓丸子。丸子有红有白,煞是可爱。据说,这大大小小的汤圆,就是一家老小的象征呢。不仅家人吃,还要拿来祭祖。

直到网络上“南北食物大pk”越来越火,才发现冬至这天,很多人都吃饺子。一次到朋友家做客,她的爷爷特意让家人准备好一锅馄饨,说这才是冬至的传统美食。清代富察敦崇在其笔记《燕京岁时记》中记道:“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南方人在冬至用汤圆祭祖,北方则是一碗馄饨,可谓南米北面,各擅胜场。于是我的冬节记忆里,就不仅仅是汤圆了。

如果要说冬至和哪种食物关系最古老,必然是馄饨。

馄饨全国各地都有:广式的云吞,薄薄的皮,肉馅撑得满满,里面虾仁隐隐可见,吃一口,软滑鲜香;江南的小馄饨,肉馅不多,汤去晒清澈;四川的红油抄手,一碗红汤,调和了辣椒粉、花椒粉、生抽、葱姜蒜、芝麻油、辣椒油、芝麻……集众香于一体,淋在抄手上,麻辣鲜香,吃起来过瘾之极。

无论变幻成什么名字,都是薄薄的面皮里包裹着馅料,煮熟,和着高汤而食,是为馄饨。

过去馄饨对于我来说,是类似于饺子的一道美食。直到那碗冬至的馄饨出现,才突然觉得这小小的美食里,也蕴含着极严肃的仪式感。可见古人冬至吃馄饨,要比现在讲究和隆重得多。

吃得最炫的要数宋人。在南宋国都临安城内,即使是穷人家,每逢冬至也要吃馄饨。有些富户为了拉开差距,会做上十余种不同特色的馄饨,放到一个器皿内,取个十分夸张的名字——百味馄饨。这种美食,令当时在临安府任幕职的周密印象深刻。宋亡之后,他写了本追忆临安风貌的《武林旧事》,就专门提过百味馄饨。

其实,这种用面裹馅并带汤的美食,早已挑动了中国人的味蕾。如今能见到的最早记录,出现在约1500年前南北朝颜之推的笔下:“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到了唐代,馄饨被变出各种花样。最出名的是两种。一种叫“五般馄饨”,五般即五种花色。还有一种更“败家”的“二十四节气馄饨”。北宋陶谷在其笔记《清异录》中,记载过唐代留下的一份“烧尾宴”清单。清单上的珍馐之一,就是“二十四节气馄饨”。二十四种馄饨,花形、馅心绝无重样,复杂程度令人咋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古人的味蕾,比快节奏的现代人要精细许多。馄饨除了花样多,还讲究汤清,有时候,清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比如在唐代段咸式的笔记《酉阳杂俎》里,长安城萧家的馄饨汤可以用来煮茶。而据《清异录》所载,五代的金陵城中,士大夫家中的馄饨汤,可以磨墨写字。只是这种风尚在后世已不复存在。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随园食单》中的馄饨,是“用鸡汤下之”,不再以汤清为佳了。

冬至这日,太阳离北回归线最远,北半球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于是在一年中,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然而,也是从这日开始,太阳渐渐北归,白昼日见其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所以,这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在光与暗的交替中,在冷与暖的改变中,在阴与阳两极的转换中,古人生发出阴阳观念。冬至就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阴气盛极而衰,一阳来复。

为了呵护这初生的阳气,古人曾想尽一切办法,比如“闭关”。《周易》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商周之际,天子会下达政令,关闭所有城门,锁住阳气,商旅不行。

阴阳转换,是冬至的本质。几乎一切都围绕此展开,吃馄饨也不例外。

混沌,正是阴阳未分之时。清乾隆时的《河南府志》写道:“冬至,祀先祖,食馄饨,取阴阳胚胎,包孕浑涵。”《燕京岁时记》也认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像天地混沌之象,于是在冬至食之。

天地混沌,阴阳未分。而咬破混沌,不就正是破阴释阳吗?人乃宇宙之一份子,在冬至之日采取顺阳、助阳的行动,正是顺应天地变化的表现。这对于崇信天人合一的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咬一颗馄饨,正是以模拟巫术的形式,破除阴阳包裹的混沌状态。与之相反的,夏至食粽,则是剥阳释阴。

吃得讲究之外,还要吃得有内涵。

   新闻封面
馅里的美满——冬至食物的阴阳之道
 
 康养优选 >>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