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微信群中,不少网友在传播“兰陵县13人感染病毒死亡”的消息。对此,临沂网警已经发布辟谣公告,兰陵根本没有出现疫情,兰陵医院里压根就没有所谓的死亡人员,造谣人员也被依法行拘。记者搜索发现,虽然多次被证伪,但食品、养生之类的谣言仍层出不穷,依然有各类人员在网上传播。
未经核实信息就发到微信群
据临沂网警通报:11月30日,兰陵警方依法查处并行政拘留一名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网民。原来,近日一则“兰陵县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十三名男女生感染病毒死亡……目前山东临沂有13167个已感染”的信息在临沂市民的微信群内传播,引发群众恐慌。临沂网警发现该信息后,迅速开展核查工作,经向兰陵县及市卫计委了解,该市未发生该疫情,该信息系谣言。
经查,该信息系赵某(女、27岁、兰陵县人),在微信上收到他人发送的兰陵有人感染某病毒的信息后,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到微信群中,造成该谣言大面积传播引起社会恐慌。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相关规定,赵某已被兰陵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由于其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依法对其不送拘留所执行。
网警提醒:该谣言系“移花接木”式陈年谣言,曾改换地名多次出现,多地公安机关均曾辟谣,希望广大网民保持理智,勿信谣传谣,对故意制造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编造食品谣言两人被拘
2017年5月份,岛城市民黄某在一家糕点店购买肉松蛋糕等糕点到王某家串门,二人联想到网上看到的“棉花肉松“视频,便清洗蛋糕,用手机录制视频,随后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宣称该店销售蛋糕上的肉松是棉花,引发多名群众与该糕点店发生消费纠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当时此事也曾经引爆网络,后经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验,肉松蛋糕未检验出棉花基因。
事件发生后,市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未检测出棉花。市南警方通过深入调查取证,将编造并发布糕点店所售蛋糕使用“棉花肉松”视频的违法行为人王某(女,61岁,青岛本市人)、黄某(女,65岁,青岛本市人)查获,依法对两人行政拘留五日。
对此,警方也希望广大市民注意识别和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特别是对未经核实的信息、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断章取义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不要随意转发,更不要推波助澜,故意扩散谣言,一旦触犯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虽然许多市民转发这些不实信息,主观上是想提醒亲朋好友,但客观上造成了不实信息的大量传播,引起了众人的恐慌。
饮食养生类成谣言重灾区
记者调查发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各类谣言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当中,其中关于食品、养生类的谣言转发最多,并且转发的人大都集中在中老年人当中。
今年8月份,在网上曾有传言称,一些没有籽的葡萄可能打了避孕药,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记者走访了水果市场并咨询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了解到,避孕药只作用于动物,而水果属于植物,这个作用对象不一样,把避孕药打在水果上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从科学角度根本站不住脚。
今年9月,恰逢螃蟹丰收季,当时在网上出现了关于“吃完螃蟹别喝酸奶,也不能吃香蕉、茄子,会中毒”的说法。记者咨询相关专家了解到,螃蟹与某些食物搭配相克的说法并不科学。
对于为何饮食养生类等谣言会频频出现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张宝清分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利用了人们的“死亡焦虑”和“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中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尤其在意健康问题,他们的媒介素养和科学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相信食品谣言。
如何识别谣言,法官来支招
据平度市人民法院法官介绍,我们总会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养生信息肆意流传,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然而最后都被证明是不折不扣的谣言。现在微信、微博、论坛上的信息量相当大,如果有人为了赚取关注度或点击量,故意别有用心地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以为可能最多是治安处罚,行政拘留几天,但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构成犯罪。
《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即使并非是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只要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同一诽谤信息只要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即为“情节严重”。
那么在微信朋友圈里要怎样识别谣言呢?
法官提醒:一,通过正规渠道发布的消息在文章内容里总要署名或标明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传言一定要先确认真伪;二,看到通过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或暗示来博人眼球的信息就要警惕了,此类消息是谣言的可能性比较大;三,如果文章中有迷信或利用宗教的信息内容,不能随意转发;四,谣言内容空洞虚无,经常要用华丽的辞藻修饰,文章辞藻若是太华丽,传递的信息就有可能是谣言;五,如果发现有原创短信、微信等有明显的制造恐慌或煽动性话题等内容,是谣言的可能性非常大。潘立超
上一篇: 这些养生谬论,把好多家庭骗得人财两空! |
下一篇: 男子听信朋友圈养生经 停服降压药险丢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