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展示“互联网+养老”设备 资料图
8月27日上午9点20分,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沈店社区志愿者孙明侠手机收到一条信息,区里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给她发出指令:前往社区80岁独居老人张其荣家,进行生活照料。
“家里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红外探测器、监控摄像头以及各种报警器,老人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心,这次主要是来给老人打扫卫生,提供精神关爱。”在张其荣老人家里,孙明侠一边帮老人晒被子,一边陪老人说话:“这几天天气好,帮你把被褥拿出来晒晒,过些天白露节气,要降温,就能用上了。”一旁的张其荣老人满脸微笑,不停地说,好,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像张其荣老人这样的60周岁以上老人有48423位,不少老人存在行动不便、子女无暇照顾等问题,在生活上和安全上面临困难和隐患。
如何破解城市养老难题?这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去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试点开展互联网+家庭养老床位、时间银行、养老助餐、购买服务的模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设备等高新技术手段,为老人提供全天候、高便捷的服务,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智慧+” 养老服务“搬”回家
“床头的红色按钮是报警用的,身体哪里不舒服了,摁一下,服务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来。桌子上的摄像头,你别动,我可以看到你,还能和你视频通话。”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店社区88岁老人刘关荣家里刚进行“家庭养老床位”改造不久,儿子刘圣军每天都要来教母亲使用这些互联网+养老设备。
床头一键呼叫设备、监控摄像头、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门磁感应器、生命体征监测床垫、烟雾报警器……智慧养老设备让刘关荣老人的床看起来不同寻常。
“比如房门口的红外人体感应器可以捕捉老人的活动轨迹,即便老人在睡眠中,生命体征仪也可以实时监测数据,我们在后台有监控记录。如果超过安全数据范围,感应器会立即报警。”江苏唯老汇养老服务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中华介绍说,运用互联网+,通过自动化数据监测评估,可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同步推送风险信息给老人亲属和专业服务组织,做好应急处置。
为了测试效果,刘关荣老人按了一键呼叫设备,屋内立刻鸣笛报警,养老服务人员和刘圣军的手机同时收到了语音求救电话。与此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刘关荣老人的报警信息也立刻弹了出来。
“老人居家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一直像块大石头悬在心头,‘家庭养老床位’改造后,石头落地了。” 刘圣军坦言,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老人,老人在家意外跌倒或突发疾病,没人知道。现在问题迎刃而解,而且通过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打开手机就能与老人视频通话,能缓解老人孤独感,真是太好了。
“我们深度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建成数据库,全区48423位60岁以上老人实现‘一人一码’信息全覆盖。” 徐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民政科科长李绍玲介绍说,辖区内5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系统串联起来,智慧养老成了老人的“贴身护卫”。
“除了设施设备的改造安装外,‘家庭养老床位’的最大特点在于后期由服务组织提供上门服务。” 徐州经开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张辉说,政府针对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20元、300元的服务包标准补贴,让这些老人可以在家得到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养老服务,安享晚年。
“时间银行” 存储现在换将来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沈店社区志愿者孙明侠手机软件里,有一张特殊的“银行卡”,里面存着的是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时间”。8月27日,在对张其荣老人进行家务料理和陪伴聊天之后,孙明侠又收到了一条信息:她获得了120个“时间银行”的时间币。
“我们探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身体较健康的低龄老人,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在‘时间银行’里储存服务时间,年老以后就可以提取时间兑换无差别的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孟中华介绍说,“时间银行”采取“721”兑换模式,志愿服务70%时间存款可以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20%可以兑换生活物品,10%可以兑换现金补助。
不想兑换服务可以到养老中心的超市兑换等值物品,如大米、面、鸡蛋等生活用品。也可以兑换成现金,每小时服务时间折合7.5元。“兑换物品和现金都是象征性和补偿性的,我们主要倡导的理念是存入时间换回爱。”孟中华说。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谈起“时间银行”,志愿者孙明侠赞不绝口,“原先做志愿服务,凭的是一颗爱心和满腔热情。现在做志愿服务,内心得到了满足,还能获得同等的服务回报,真是‘意外的惊喜’。”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币”,孙明侠主动提出要对社区两户失能老人进行一对一包保服务。
“1分钟志愿服务可获1个时间币,满1000个时间币后即可兑换,或转让给其他有需要帮助的老人。”沈店社区党委副书记刘璇说,“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由各个社区报名组织,筛选后根据不同的服务特长分类培训,为老人提供基础生活服务。“‘时间银行’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热情,一个多月时间,社区就有200多名志愿者加入,大大缓解了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不足的矛盾。”
“在‘时间银行’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框架设置上,区里都作了顶层设计,通过签约结对、接单模式和组织模式,确保社会公益服务随时、随地、随心。” 张辉说,经开区“时间银行”将按照“1+6+N”的模式:设立区级总行1家、街镇级分行6家、社区网点支行N家,为全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补充,降低政府养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政策给养 幸福晚年来敲门
“要一份红烧带鱼,一份皮肚鱼丸,再来一份洋葱土豆片和凉粉皮,米饭来两份,我和老伴吃。”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桥街道中心厨房里,社区老人正在排队取餐。
“这里的菜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饭菜都做得比较清淡,不油腻,荤素搭配也很好,米饭煮得也软糯,既营养又美味,真的太方便了。” 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居民孟昭华说,我和老伴都快80岁了,子女也不在身边,有了中心厨房,不再为买菜做饭犯愁,儿女们也不用为我们吃饭而担忧,解决了大问题。
“下周的菜单出炉啦,红烧肉、蒸茄子、南瓜汤……每天不重样,荤素巧搭配,软糯好入口,老人吃得放心……”记者看到,每逢周末临近,金山桥街道中心厨房都会贴出温馨的美食预告,老人们纷纷过来围观下周的“口福”。
“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餐助老价5元,符合相关标准的五类老人只需4.5元。”石桥社区党委书记彭富俭介绍说,街道联合养老企业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600元“助餐福利卡”,赠送总额度达200万元。
江苏唯老汇养老服务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中华说,“政府除了给予相应助餐补贴,还鼓励企业把养老公益与市场相结合,面对市场每餐正常收费15元,确保养老企业的助餐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
从2018年开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牵手养老服务企业,率先在徐州试点“街道级中心厨房+社区助餐店+配送上门”三级网格化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各中心厨房网格化覆盖3公里,通过入户调查和系统评估,针对失能、半失能或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免费配送入户服务。”徐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民政科科长李绍玲介绍说,该项养老助餐服务覆盖全区5个街道,建成并投入运营街道级中心厨房6个,助餐站点22家,大面积解决了辖区居家老人吃饭难的问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们每年拿出2000万资金政府购买服务,对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进行补贴,对家庭困难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兜底养老,对近7000名8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月60元的养老服务标准,实现中心厨房建设全覆盖,保障辖区老人吃得上、吃得好。” 张辉说,眼下,区里正在制定到2035年的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将全面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养老“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扬“店小二”精神,积极引进培育养老机构,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人养老个性化需求。
上一篇: AI时代,我们如何养老 |
下一篇: 科技改变我们的生与死:老年人护理正成下一个大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