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康养.保健
专家观点
健康调理
健康饮食
偏方秘籍
未病先防
康养知识
服务经验

请过保姆,住过养老院,75岁老人:这种养老方式才最适合自己

2023/2/1 15:09: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六村康养摘录    点击数:131
分享到: 更多

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如何正走向老年,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晚年,成为许多人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身体已开始日渐衰退,另一方面,唯一的孩子进入职场时,正面临内卷严重,职场压力加大。

加上独生子女这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们格外重视与呵护,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分享与合作,活得更自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让他们有了全新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想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传统的养儿防老,在他们的心中已越来越被弱化。

所以,这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比以往任何一代都面临养老的压力。高房价,使得他们倾尽囊中积蓄,为孩子买房结婚。另一方面,自己却要面对老无所养的局面。

如何养老?75岁的程大爷在经历了请住家保姆、住养老院等一系列事情后,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我们且听听他的经历,也许会给正在老去的你,不一样的启发。

倾诉人:75岁的程大爷

我从小生活在小县城,工作后,在县城的法院工作,妻子是县医院的护士。我本来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可女儿10岁那年,发生车祸死亡。剩下儿子一人。之后,我们对照护儿子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儿子学习成绩好,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

大学出来后,儿子留在北京发展,一直租房子住。结婚时,我们给了儿子70万元,作为房子的首付款,按揭买了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婚后,小夫妻两人每月还贷款。

70万元掏空了我们多年来的积蓄。儿子的房子面积小,有孩子后,我们没办法住过去帮助带孩子。儿子又不愿意把孙子送回县城,就交给小区托管阿姨带,每天上下班接送。

偶尔去北京看孙子,我们只能住宾馆。看着城里那些住大房子、开豪车的人,内心里常常很感慨:人和人之间真是差异太大了。

如果我有钱,就可以给儿子换大房子,也可以在儿子住的小区租套小户型,夫妻俩搬过去住,既能帮助儿子带孩子,又能让儿子照顾到我们,两全其美。

可这世上,没有如果,人和人生来就不同。我和妻子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守县城,相伴到老。

01.与妻子相依相伴

儿子结婚后,我与妻子相伴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关系很好,从未吵过嘴。妻子是一个善解人意,很会关心他人的人,这大概与她的护士职业有一定关系。

这期间,我们经常一起出外锻炼,一起出外旅游。有时候,当我不开心时,她会劝导我。我生病时,她以一个护士的专业水平照顾我,让我感觉,自己晚年最可依赖的人,就是妻子。

常常看到身边一些男子,在人到中年时,还出轨,完全不考虑另一半的感受,让他们的妻子心寒之极。这样的婚姻,就算没有离婚,夫妻间也活成了路人。也不知道这些男人是怎么样的,难道他们只考虑眼前,不想老了后该怎么办?

我认为,人到晚年,养老最可依赖的人,就是伴侣,而不是孩子。就算孩子孝顺,又有哪个父母愿意孩子为了自己的养老,放弃孩子自己的前途。如果真有这样的老人,我只能说,他们很自私。他们养孩子的目的,不是因为爱,而是一种交换。

不幸的是,在我65岁那年,妻子生病过世。

02.请住家保姆

妻了过世后,我整整抑郁了近一年时间,我不知道晚年的自己该怎么办?儿子不放心我一个人居住,跟我商量后,通过家政公司请了住家保姆。

这一年时间,我断断续续换了三个保姆,但没有一个让我满意的。

第一个保姆,做的饭倒是好吃,也算勤快,但因为经常买菜时虚报价格,干了两个月,就被我辞退了。

第二个保姆是个农村来的女孩,不太注意卫生,洗衣服,袜子裤头一锅烩,家里房间几乎没有打扫干净过,洗菜做饭更是让人不放心。你说她几句,她还甩脸子。

第三个保姆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性格倒是平和,但因家里经常有事,隔三差五地请假,最后,女儿生孩子时离开了。

就这样,当儿子提出再次请保姆时,我拒绝了。

03.进养老院

后来,儿子给我联系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养老院,说这里收费合理,听上去口碑不错,最关键的是,离他近,有空能过去看看。

跟同龄人住在一起,没有那么孤单,也有人照顾自己,听起来好像不错。我同意了。

于是,我又住进了这家养老院。可进去以后,才发现,养老院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美好。许多护工的文化程度不高,被从社会上招聘进去时,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了,工资不高。他们对待老人的态度是分等级的,经常被家属塞一些小恩小惠的老人,更能得到优先照护。而长期没有家人来看望的老人,动辄就就吼叫训斥。

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里充满了暮气,无丝毫活力。老人们待在一起,最多的话题,就是念叨自己的儿孙。当儿女们来看望他们时,对于他们而言,充满着过节般的喜悦。

这里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迟暮的老人们,只能让你感受到死亡的影子。

于是,在养老院住满半年,我就离开了。

04.找到新的养老方式

我决定重新回到小县城,这里,有我的老窝,有年轻时的记忆,也有我的老邻居。更重要的是,比我小十岁的弟弟退休后,在县城附近承包了一个果园,夫妻两人一起经营,我想过去帮忙。

退休多年,我意识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老了,一定得为自己找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会让人摆脱许多负面情绪,也会摆脱年龄的压力。

忙,是治愈一切精神疾病的良药。

听说我要过来帮忙,弟弟很开心,他本来人手就不够。果园旁边,他搭建有临时房子,以便干活累了,可以休息。还请了做杂活的小工,每天顺带做饭。

回到县城,我正式加入到弟弟的事业中来。天气好的时候,早晨起床,散步走到果园去,四十多分钟的路程。天气不好时,弟弟会开会过来接我。

我和弟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果园。有时候,遇上果树养育方面的问题,还会去请教有经验的老人。平常戴上老花镜,看一些关于养育果树的书籍,随着养育知识的不断积累,又能运用在实践中,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心情好了,身上的疾病就少了,原来动不动就头痛脑热的毛病,现在在忙起来后,竟然全都消失不见了。饭量也增加了,整个人变得更有精神。以前一直有心脏病,现在每半年时间,我去住院治疗一个多星期。这么多年,心脏病从来没有犯过。

如今在果园已经七八年了,虽没有固定工资,但可以免费吃饭,弟弟还不定期地塞给我一些红包,我的退休工资几乎就没有机会用。

这些时间,是妻子过世后,我最愉快的时间。我终于明白了晚年自己的养老方式,那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让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真正体验活在当下的感觉。

至于将来的行动能否自理,生病躺在床上了怎么办?或者老年痴呆了怎么办?我不愿意去想。谁又能说准未来的事情呢?尽情地活在当下,让当下的生活过得充满意义,就足够了,又何必为未来担忧?

要说唯一为养老做的准备,就是,比以前更加厚待周围人了。我不会因为在果园出力多了,认为弟弟不发工资就心生怨念,反倒充满感念,是他让我找到了晚年的乐趣。周围邻居和朋友有什么忙需要帮,我都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

我会在儿子需要我的帮助时,尽自己所能,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比如三年前,他想换大一些的房子,没有用他开口,我就打过去了5万元。虽然杯水车薪,但儿子却很感动。

我相信,当我能够善待他人时,在身体万一出现状况时,大家不会不管我,不管是弟弟,还是儿子。如果遇上最坏结果,躺到病床上,我的退休工资也足以支付护工的费用。

在我看来,许多人退休后的烦恼,都是由于对晚年的过度担忧造成的。他们让退休后长长的时光,活在对未知事情的担忧中。也许,这些事情并不可能发生;也许,随着时光的推移,等那一天到来时,一切,就已经有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过度担忧,只会让我们现在的人生活得提心吊胆,毫无质量可言。

作为老年人,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就是抓紧现在活着的每一天,让生活过得丰富充实;二是善待他人,多付出,少计较,这才是老年人最好的养老方式。

 
 
 
 
 
人民瞭望网     阿新视觉     河南轻工业行业协会     麦特名品     河南天翔电力     博凯网络     少儿素质教育     好健康养生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