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足、专业性强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是当下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咸宁是怎么做的?
现状: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受到制约
家住温泉路的汪女士最近在为家里找看护发愁。汪女士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曾经几次外出走丢。
汪女士说:“除了老年痴呆,父亲还有一些基础疾病,希望能找个专业、细心的看护。但家政市场很多都是中年大姐,基本上就是做点简单的家务工作。即便如此,还有一些看护看到我父亲的情况,不愿意接活。”
“目前,在咸宁养老服务行业中,四五十岁的从业人员是主力军,年轻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与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称,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不再只是普通的吃喝拉撒,还包括日常陪伴、健康护理等更高端、更细化的需求。但现有家政市场满足需求的能力还有限。
今年40多岁的童大姐曾是一名看护,如今转行做了月嫂。她说:“照顾老年人相对来说是比较累的,尤其是照顾偏瘫之类的失能老人,除了要帮他们洗澡、喂饭、上厕所,还要定时翻身、喂药,工资也不高,所以去培训当了月嫂。”
“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加上本地养老服务市场还有待培育,使得养老服务人才难有、难留。” 养老服务与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表示。
对策:拓宽人才渠道,构建专业队伍
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健康九九医养中心的运营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健康九九医养中心,每一间老人住房都贴有一张详细的表单,列出协助用餐、协助锻炼、协助健康检测、洗脚、打扫卫生等15项服务项目。看护每天需要对照表格提供服务,并打卡签名。
“我们与咸宁市中医院签约共建医联体单位。现在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在医养中心工作。”医养中心负责人称。
“我们医院的专家定期会到这边坐诊。”王加松是市中医院派驻到此的负责人,他表示,这种模式发挥了医院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除了将现有的专业人才引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我市还从10个方面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称。
市民政局联合卫健、人社、教育、财政5部门,发布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好养老护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养老管理人才、家庭护理员4支队伍,拓宽人才渠道、畅通发展通道、推进专门教育、建立培训基地、提升薪酬待遇等10项内容。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尊老敬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咸宁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去年我市安排了1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百千万”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全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16场次,培训养老护理员600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培训进社区,注重老年人家属的护理培训。与湖北科技学院签订了养老服务护理员队伍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推进与其他专业院校合作。目前,全市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岗前参训率已达95%以上。今年,还将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养老机构与大中专院校养老护理人才供需对接会等。
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打造服务品牌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李俊和张赢,不久前顺利通过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还在专业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他俩都是我们专业订单班的学生。”该校养老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周宇说,学校与保利集团旗下的中国中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学生定向培养、就业。“普通班的学生也很‘俏’,实习期被外地养老服务机构抢着要,已经供不应求。”
“立足咸宁实际需要做好规划和培养,切实解决本地养老护理市场的现实需求;主动对接国内、国际大市场的需求,输出咸宁的养老品牌和服务,这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与社会救助科负责人称,咸宁职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咸宁职院于2018年9月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前,引进的师资均为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教师。
“学校首先注重思政课程,强调尊老、敬老、爱老的思想;其次注重实训,建成健康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十余家;还积极探索校企协作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日本企业签约,学习就业‘一条龙’。”周宇说。
目前,该校即将毕业的280名学生,在实习企业表现优秀。学生胡淦因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优秀表现,还被《北京晚报》报道。2名赴日实习的学生也受到好评。
“现在养老服务行业自动化程度很高,服务日渐专业、精细,学生就业面很广。随着咸宁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壮大,学校除了向外输送人才,也会和本地机构深度合作。”周宇称,职院2019年成功申报教育部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及考点,可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工作。
本文来源:威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