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针对会议中所提的与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发展等有关内容,本报记者邀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志愿者协会培训部与基金部主任刘红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进行了权威解读。
明确两类养老机构发展方向
会议指出,要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
解读: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中,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不够清晰,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为四成。公办养老机构发展早、资源好,对老年朋友的吸引力更大;相比之下,民办养老机构得到的政策帮扶较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业投资积极性受到抑制。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和市场的职责范畴及发展方向,在强调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激发民办养老机构活力,将有效扩大养老服务市场供给。
将社会力量引入社区养老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对老旧小区和纳入特困供养等范围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解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社区,因为理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政策,既可向前辐射到家庭,又能保障向后的转诊及时顺利。当前有的社区有空间却没有设施,而一些社会力量希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却苦于没有场所。未来国家将在这一方面有所动作,将引入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发展,有利于盘活资源,更方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养老服务。
对养老创业提供各种支持
会议提出,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
解读:影响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这制约着不少个人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对这一人群及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意味着将为社会力量创业兴办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投资支持,有助于突破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资金和用地瓶颈,增加养老服务行业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进而将带动养老服务市场供给大规模增长。
给医养结合再开“绿灯”
会议还要求,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
解读:这些医养结合的措施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也会提高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同时还有助实现三甲医院患者分流,有效缓解医保资金压力;而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解决的是养老机构的遗留问题,对全面提升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老年人医疗护理费有望纳入医保 |
下一篇: 养老补贴又涨了,哪些补贴农民可以领 |